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达到250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,又一次毫无意外地成为热点。越是不确定的年代,人们越要抓住确定性的东西,来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。年轻人都希望进入体制内,过朝九晚五,没有风险,没有生存压力的生活。那么谁来养活这么多体制内的人?谁来搞实体经济?!现在的年轻人宁可在外面送外卖,也不愿意进工厂上班了,甚至有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选择躺平啃老了。为什么呢?事实胜于雄辩,中小微企业实在是:太苦、太累、太难了!

持续3年的疫情冲击、世界经济的大衰退、通胀与成本高涨,大批的中小微企业深陷困境,游走在倒闭关门的边缘。特别是今年疫情的反反复复,对中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。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3月,全国市场主体注销126.2万家,同比增长24.5%,其中企业29.1万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0.9万家、个体工商户96.2万家。相当一部分经营了十几、二十年的企业也已经扛不住了。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“倒闭潮”,他们的消失可能是整个产业链的消失,而产业链的消失是不可逆的。中小微企业主正在沦为这个社会最悲催的群体,成为各方盘剥的对象。他们顶着“老板”这个光鲜的名头,但实际上却是在为员工打工、为房东打工、为社会打工。他们顶着所有的压力负重前行,但是多少人最后却落得个一无所有,清仓出局的下场。

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和中坚力量。目前,我国企业户数超过4800万户。其中,中小微企业占比95%以上。他们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,75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。广大中小微企业是保障社会就业的主力军,是促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,是解决供应链、产业链“卡脖子”问题的重要力量,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增长力的部分,社会各阶层包括国有企业、银行、房地产、互联网,从上到下,都在分享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红利。但这也是一个长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群体。

“持续困扰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因素仍是市场需求疲弱、成本压力高企、突发疫情扰动。其中市场需求不足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构成了明显挑战;对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而言,经营成本压力则成为核心痛点。”订单难找、成本难降、账款难收、融资难求、疫情难停这是压在中小微企业头上的五座大山。经营过企业的都知道,中小微企业除了要背负上面五座大山以外还得面对各种工商税务、银行、消防环保、质检、社保等等,之后还有法院、纪检、仲裁……哪一方都不得不面对,哪一方也都得罪不起。

针对中小企业等特殊困难市场主体,国家也连续出台多项减税降费让利的扶持政策,既有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退税降费,也有金融机构的无缝续贷、减息降费和互联网企业的减费让利。但是,很大一部分中小微企业未能享受到相关政策扶持,原因是约83%的小微经营者没有缴纳社保,约60%无需缴税,约37%没有融资需求,社保缓缴、减税降费、普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无法有效惠及该群体。国家仍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生效,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。

中小微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?市场的问题,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。帮扶政策只能解一时之困,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才是长远之策,良好的土壤才能长出青青草原。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,少折腾、不乱作为,给中小微企业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,把精力放在服务企业的方向上来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、降低融资难度。有了良好的发展土壤,企业自己就会慢慢发展起来。中小微企业在疫情肆虐的重压之下已经举步维艰,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。帮扶中小微企业,要进一步延长扩围创新减税降费让利的政策举措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退税和减租减息降费力度,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税、人力、金融等重点支持。

转载于今日头条-律知企风险管理

发表评论

评论
验证码
captcha